180-1061-3631

城市道路公共空间导视系统如何规划设计?
2021-06-16 06:36:31
62

       如今随着城市空间不断地扩展,道路自然也变得更加纷繁复杂,因此城市的每条道路及路口都需要设置导向标示牌提供方向和定位。公共空间交通作为城市交汇的主要集散区域,首先引入了对“秩序”的理解和运作,文字和符号作为不可替代的秩序标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代城市的交通系统中。

 

       由于文字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更多的设计者把目光投向对符号和标志的研究中来。例如“刀叉”形态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被认同为就餐的餐厅、饭馆;“箭头”多表示为方向的指向等等,所以对符号的使用和理解是现代城市环境中视觉传达信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导向设计的理解与应用是在对符号学、环境行为理论的发展与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我们的设计工作也可以从这里开始。

 

 

一、符号学与导向设计

 

       符号的起源是对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描绘。早在原始社会,人们随着对事物的认识领域的扩大和对工具的利用,产生了对实用与美观的需求,同时,人们开始使用某种符号和图案来表述特定含义。从结绳记事到中国、埃及的象形文字的产生等等,都是人们对符号的利用和发展。符号负载信息,传递信息。它是事物特性的表征,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人们在符号系统中相互理解、相互沟通。

 

       在此意义上,符号无疑是信息的载体。图形建构符号,符号建构信息,透过其传达与接受的互动而生成意义。视觉符号被看作事物的记号,并指涉对象的主要特性。图形解读是发现图形意义的过程,并且发生在受众和图形的互动之际。当观众凭借以往文化经验去理解图形中的符号时,不同文化背景和经验背景使人们对于同一图形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解读。任何语义都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被理解,只有符合特定背景的符号才能被接受,所以对于指示符号设计应考虑到更深层次文化的共性和特点。

 

       综上所述,符号的意义在于表述特定事物的特征,那么对于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符号的这些特点是有指导意义的。导向设计正是根据公共空间不同的使用功能和特定地域的特征确立指示符号,让观众在理解指示符号的同时正确指导自身行为,从而形成公共空间的秩序。如在机场候机室设置的物品安全检查标志、登机护照检验标志等符号都可以在没有疏导人员的情况下完成对人流的合理配置。

 

二、环境行为理论与导向设计

 

       作为对环境与行为起连接作用的导向设计,不得不从对人类的行为规律及心理机能的了解起始。指示符号在环境行为理论中对人的作用过程是这样产生的:首先,人的基本需求导致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认识和改造的基础是人类自身认知模式的完善,其中任何个体若想达到预定的目的地都要借助于一定的导向系统,导向系统的节点则物化为指示符号,它贯穿于人们认识周围环境的整个脉络,并使人与环境产生相互作用。

 

       1、人的基本需求与认识模式:人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是由人的基本需求与内在驱动力决定的。希腊学者C.A.Doxiadis曾对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作过扼要的概括,其中他提到人要求与其生活体系中各要素之间具有最优化的联系,即最省力、省时间。这种需求直接要求现实生活中的交通系统必须是及时有效的,如:在机场中,无论我们处在什么位置,只要对环境稍加观察,进入我们视线的指示符号就可以确定我们在机场的相对位置、方向和了解下一步可采取行为的目标点和方向。接下来在“刺激—反应”这种认知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指示符号的反复识别,人们就可以建立一种概括环境的意象网络,这样人们在熟悉的或近似的公共空间中就可以在寻找同一目标点时采取不同的途径,这样,指示符号就可以从简单识别事物与方向的工具转化成为一种影响人们认知世界的精神模式。

 

       2、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按照城市理论学家Lynch 的划分比,标志是一种非物质空间,它可以帮助人们在空间中定位和定向。心理学家Proshansky 说:“只有整体环境。人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要素,与其他要素具有一定的联系??除了从人体本身出发考虑他与其他组成部分的关系,并不存在环境与人的区分。”在以往的设计活动中,建立对环境的认知系统常常以主观形式出现,而人对环境的作用却被划在设计的范畴边缘,这样就截断认知过程的自然循环,过分强调了环境的主动性和人的被动性。在导向设计对环境的作用中,人的主动性和对环境的反作用就表现为人对已认知事物的改造与简化。这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在把握客观事物特质以后与环境产生的行为互动。

 

三、导向设计的开展与设计特点

 

       在对符号学与环境行为理论的内涵进行了解以后,导向设计就有了展开的基础。标志作为记号,具有在某种规定的基础上来表达和指示意味的功能,如:男女卫生间的指示符号较之语言可以进行更单纯而直接的表现。早在1920 年,维也纳博物馆长沃特·诺伊拉特博士就以创造替代文字的图形符号的国际化标准为目标,在《视觉辞典》一书中收录了2000个以上的绘画图形和其组合图形,并于1930年出版《国际图形语言》一书。其中有很多指示符号和图形在现代的公共空间导向中得以沿用,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世界文化的共融变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使公共空间的导向系统更加趋于完善,并因其独特的使用场地,使这项设计成为表现世界范围的互动性和地域间文化特色交流的舞台。下面就

 

四、导向设计的内容来讨论设计的展开与特点:

 

       1、导向符号设计的功能:从设计角度来讲,每个好的设计都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但就导向符号设计而言,使用功能应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导向符号不是单纯的艺术品,它的作用在于解决现代公共空间交通的疏导问题,评判它的成功与否,应该是看它是否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指示功能,并在这一前提条件下进一步完善形式,达到功能完善和形式美观的统一。

 

       2、导向设计的系统性:在公共空间中人流活动是以固定场所的点和交通流线的线而构成的。这种空间形式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连续性和流动性,而且它也不仅仅是一条线路,而是多条流线互为交叉的立体空间。那么,其间的指示符号就可能是几条线路共有的转程点。如:在商店中到达收款处的路线和通往安全通道的路线就可能产生交叉,这样就要求指示符号之间的系统不是单纯的树状结构,而是以网络型结构出现。

 

       3、对导向设计中信息的准确处理和接收: 公共空间中指示符号往往处在一个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如:在商店里,指示符号常常与商品、广告、展示道具混杂在一起,这使人们的视觉空间也同时存在着有序和无序的信息流。这就要求导向设计既能使视觉信息层次分明,又能使受众良性地接收准确的信息。除了上述谈到的系统性以外,在指示符号设计里许多更基本的因素都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对设计主体的整体构图、色彩搭配、摆放位置、设计环境中对人流通过时速度的分析、对已有环境特质的延续都可能是处理交通信息的良好途径,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进一步突出场所属性,显现路径属性,揭示隐含的领域属性。

 

       4、指示符号与导向标识设计的国际化及特定的地域文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也带动了世界各地域间文化的交流,公共空间中的指示符号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共通的信息传达形式。这将使每个人即使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指示符号和导向系统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路线。这就要求在指示符号与导向设计中强调国际化的设计概念,在设计之初尽量准确了解设计范围内的人群特征,总结设计人群以往的生活经验,回避文化禁忌,突出设计地点的形象,美化整体环境,使更多的观者感受到设计带来的亲切、便捷的心理作用。

 

       部分指示符号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了国际化的统一标准,如:残疾人通道标识、问讯处标识等。这种标准的确立不但满足了社会需求,而且体现了严肃、正规的社会道德准绳,这些标识无论在什么地点出现,都会呈现出一种以高度文明为代表的社会风尚。但在使用国际化标准的指示符号以外,根据不同的区域文化、民俗、地理特征等,交通导向设计还存在着很多的设计可能性诚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指示标志的形态、色彩、材质及其周边环境而使设计更加新颖,但这都必须在成功完成导向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我们可以在此更加充分地展示其所在区域的文化、民俗、地理特点等,这将对导向系统的展开与使用提供了更加细腻的文化空间。

 

       总结:从城市和环境设计的视点来看,如何理解,利用空间认知理论,设计出开放的空间线索,帮助人们建立清晰的“认知路线”,让人可以迅速地找到路线,能动地使用空间,甚至扩展空间路线体验的潜在深度和强度,并产生清晰、安心、愉悦感是至关重要的。

热门动态

相关文章